[切换城市]

先贤馆

陈慕华
葬址:北京市
陈慕华(1921-2011.5) 女,汉族,浙江青田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至1945年先在延安抗大学习、后任三分校训练部军事佐理员、延安留守兵团警备五团参谋、兵团司令部教育科参谋、兵团军事研究室研究员、延安联防司令部后勤部家属招待所所长兼指导员、后勤部经建处秘书,1945年至1950年任热河军区司令部一科参谋、东北铁路总局机关政治协理员、穆棱煤矿工运特派员、东北铁路保育院院长、中长铁路中央医院副院长,1950年至1971年任东北铁路政治部宣传组组长、铁道部政治部宣传组副组长、国家计委交通局副处长、处长、对外经济联络总局成套设奋局副局长、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三局副局长,1971年至1988年历任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全国托幼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旅游领导小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理事会理事长、中国银行董事会名誉董事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1988年起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妇联主席、党组书记。后任第八、九、十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 是第五、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2011年5月12日12时25分陈慕华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刘恒椽
葬址:上海市
1949年9月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52年10月转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1953年9月毕业后留校工作。1953年9月至1986年1月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6年1月至1993年2月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有机合成研究室主任、化学系系主任、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8年1月至1990年6月任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1990年6月至1993年2月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1993年2月至2002年6月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主委。2002年1月被华东师范大学聘为终身教授。2002年6月至2003年2月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刘恒椽同志曾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科技奖励、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高校高级职称、上海青年启明星计划等十多个评审委员会的专家。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个人简历已载入《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发明奖大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 刘恒椽同志是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第八届委员、第九、第十届常委。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月21日上午10时1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鲁平
葬址:北京市八宝山
1980年代,任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其后升至秘书长 1985年,任职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秘书长 1987年8月,升任至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1990年11月,升任至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199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93年7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1996年1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1997年7月,卸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张少华
葬址:北京市
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少年在原籍读私塾,后入县立四小、省立九中读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掖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指导员,胶东军区政治部秘书、组织干事。 1945年起,任胶东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股长、组织科长,胶东军区前方(后改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烟台独立团政治委员,华东警备第5旅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胶东保卫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步兵101师政治部主任。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10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回国后, 1954年12月17日至1964年1月任铁道兵第10师政治委员, 1964年1月任国防科委第21基地研究所政治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6年6月至1980年12月任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 1980年12月至1990年4月任中央军委纪委专职委员、常委、纪委副书记。 1990年4月退役。是中纪委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2012年2月9日,张少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祁龙威
葬址:
祁龙威(1922-2013),港口人。我国著名史学家,原扬州市政协副主席、扬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孝友初级中学读书时,祁龙威受校长张鸿(《续孽海花》作者)影响,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后追随国学大师金松岑潜心研究国学,深受我国著名史学家罗尔纲先生器重。1957年赴苏北师范专科学校(今扬州大学)执教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历史系主任,是扬州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创始人。曾任全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顾问,江苏省历史学会顾问、九三学社扬州市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等职。 祁龙威潜心研究中国清代学术史、太平天国史、辛亥革命史、考古学,颇有建树。祁龙威教授博学多闻、文采斐然,著有《太平天国史学导论》《太平天国经籍志》《考证学集林》《漏网喂鱼集》等10多部史学著作,耄耋之年仍领衔负责《清史朴学志》的编纂工作。(资料由张家港市档案局/党史办提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陈伊
葬址:江西省南昌市
原名陈诒,曾用名沙金。民国9年(1920年)12月生,德积护漕港人。江西省军区原副政委。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民国27年12月参加新四军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民国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3年10月任中共沙洲县委书记兼县长、县武工大队政委,苏中军区六分区特务团政治处主任。参加过武南地区反扫荡、“江抗”东进反敌反顽战斗、苏北姜堰战斗、黄桥战役、曹甸战役等。解放战争中任华中军区七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华野七纵队五十九团政委,华野十一纵队九十二团政委,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和如皋至阜宁两个月的阻击战,后转入苏中坚持敌后斗争。民国36年8月起,先后参加盐城战役(时任九十二团政委),李堡、掘港攻坚战和通榆线运动战、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解放福建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三野十兵团兼福建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福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福建公路修建指挥部政委,二十八军八十四师政委,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86年离休,享受正军职待遇。1952年在后勤工作中立三等功,1957年6月18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中央军委授予的独立功勋荣誉章。(资料由张家港市档案局/党史办提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闵一民
葬址:
又名兰石,民国9年(1920年)2月生,后塍镇人。中信集团常务董事(副部级待遇)。早年就读于无锡省中。民国25年赴北平(北京)金城银行实习。抗战爆发后投身革命。民国28年进抗大一分校学习,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文化干事和文化教员。民国30年秋转野战卫校学习。先后参加“百团大战”和多次反扫荡战役。民国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2年调晋冀鲁豫边区冀南银行,任业务科员、副科长、行长秘书。抗战胜利后,调平津工委准备接收工作。民国34年末至35年春,参与了冀南瑞华银行和晋察冀边区银行冀中分行筹建工作,民国35年夏任冀中分行营汇科长,民国37年任沧州银行办事处主任。北平和平解放后,调北平军管委金融处任军事联络员并参与接管北平中国银行。翌年调任天津中国银行副经理兼党支部书记。195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派往香港金融工作团任核心组成员,参与接管和领导港九地区13家银行机构的工作。1952年5月至10月参加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筹建工作,任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11月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外业务管理局,任专员、副局长。1961年任总行办公厅副主任。1963年调新组建的中国农业银行任办公厅副主任,兼社队财会辅导局局长。“文化大革命”中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5年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加金融史研究工作。1978年再次参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筹建工作,任企事业局局长。1979年调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集团),任公司党组成员、财务部总经理兼东方租赁公司董事长。1984年任中信集团常务董事。1987年参与筹建中信实业银行并任董事。1989年任中信集团监事。1994年离休。从1987年起担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金融年鉴》编委、中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外商投资协会租赁委员会高级顾问等社会职务。(资料由张家港市档案局/党史办提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陈肯
葬址:
陈肯(1926~2015),又名志道,锦丰镇人。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省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 1948年,陈肯毕业于无锡国专。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历任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新四军江南留守处太湖游击队联络员、共青团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丹阳县人委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党办副主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87年在中科院南京分院离休。 陈肯同志自幼师从清末秀才汪仲伊学习书法12年,后又得到著名国学大师、清末进士唐文治亲授。其书法宗法二王,上探秦汉,下窥明清,以行书驰名,作品严谨稳健,雍容和乐、神清骨秀。曾在北京、南京、苏州、镇江、张家港等市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出版《陈肯书法选集》《陈肯行书草杜甫秋兴八首》等多部作品,曾获国际书法大展特别荣获奖、中国当代书法金奖、等奖项,并享有“中华炎黄书法艺术名人”“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德艺双馨艺术家”等称号。(资料由张家港市档案局/党史办提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缪延杰
葬址:
缪廷杰(1924~2016),凤凰镇人。原上海医科大学教授,上海泌尿外科研究所顾问,著名泌尿外科专家。 1951年,缪廷杰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担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上海泌尿外科研究所顾问等职,是《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和《国外医学》编委成员。擅长治疗泌尿外科、男科疾病、尿道的结石、肿瘤及各种疑难性、多发性性病的诊疗。荣获英国剑桥大学颁发的 “20世纪成就奖”,获国家、卫生部、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共10项。 缪廷杰著有《泌尿外科基础和进展》等大学参考书10余册,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1986年应邀与香港医学界合编的《泌尿外科论著》是我国第一部沪港合作书籍。1990年撰写的《流式细胞分析术和癌基因ras的表达在膀胱癌诊断和预后上的评价》,获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奖,欧洲著名泌尿科杂志《Eur.Urol》特约刊登了这篇论文。缪廷杰曾多次赴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并讲学,饮誉海内外。2016年9月14日因病逝世。(资料由张家港市档案局/党史办提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徐俊宝
葬址:山东省济南市
民国26年(1937年)3月生,大新龙潭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济南军区空军参谋长(正军职),少将军衔。1956年7月招飞入伍。1960年8月毕业于空军第五航校(歼击机飞行专业)。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副中队长、独立大队副大队长、副师长。1983年7月任济南军区空军副参谋长,1988年9月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1年11月任济南军区空军参谋长。他从事飞行30余年,总飞行时间2400余小时,为特级飞行员。曾多次执行国防科研试飞和国土防空轮战任务。1966年至1974年间执行国家核试验取样任务,荣立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并荣获空军飞行安全纪念章(三星级)。1982年5月,原所在飞行独立大队因连续31年安全飞行,被中央军委命名为“飞行安全红旗独立大队”,荣获集体一等功。所著《高技术条件下空军夜间作战的几个问题》曾获空军军事学术研究成果二等奖。(资料由张家港市档案局/党史办提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陆正明
葬址: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丰
陆正明(1934~1995),锦丰人。原南京陆军学校通讯训练大队政委、南京军区百科全书编审室研究员(教授级)。 1951年1月,陆正明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文化教员、司务长、营部书记、团政治处秘书、保卫干事、秘书处处长,南京军区陆军学校通讯训练大队政委、南京军区百科全书编审室副师级研究员等职。在其45年军旅生涯中,先后4次立三等功。1981年,被评为军区优秀干部,多次受到军区通令嘉奖。1988年2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大校军衔。 陆正明致力于我国的军事理论研究,出版了《康熙》《乾隆帝“十全武功”探秘》等专著。先后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辞海》《军事大辞典》《中外战争战役大辞典》《中国军事史论文集》等书的编撰;应国防大学等单位特邀,撰写了10多万字的中国军事战例和政治教材。1995年12月病逝。

张光斗
葬址:北京
民国元年(1912年)5月生,鹿苑西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水利水电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民国2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民国24年由清华大学公派留美。民国25年获加州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民国26年获哈佛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并攻读博士。民国26年至民国32年历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龙溪河水电工程处设计课长和襄渡河水电工程处主任。民国32年至民国34年在美国坦河流域局和垦务局任工程师。民国34年至1949年任资源委员会全国水电工程总处设计组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1949年起历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水利系主任、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曾兼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水电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水电部水利水电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黄河和长江两水利委员会技术顾问,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水电工程学会顾问。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技术科学部副主任。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席团成员。先后负责修建全国第一批自建水电站,负责设计密云水库和渔子溪水电站,参与人民胜利渠、荆江分洪、丹江口工程、三门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二滩水电站、小浪底工程和三峡工程等设计,帮助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90年代从事大型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研究。著有《水工建筑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集。先后获中国工程院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他参与的葛洲坝工程设计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资料由张家港市档案局/党史办提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