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稼秋      袁惠生

思亲天堂馆号:556465 本馆由[ 189****2880][创建于2022年04月05日]

陈稼秋
  • 陈稼秋

  • 1930 — 2012
  • 别名:
    性别:
  • 生肖:--请选择属相--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 籍贯:
  • 生活地址:
  • 墓地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山金谷墓区
  • 天堂编号:556465
  • 网址:./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3&id=556465
您是位前来悼念的人
今天是公历:2024年04月25日
陈稼秋已经离开我们: 天,距离陈稼秋 周年忌日还剩
陈稼秋生于1930年,是塘桥镇刘村村人,14岁时丧父失学。只读了4年私塾的他18岁只身前往无锡木行当学徒。陈稼秋勤奋好学,很快练就珠算本领,成为木行的账房先生。解放后,木行倒闭了,陈稼秋回到鹿苑老家。   1951年,党组织将其安排在原鹿苑信用社担任出纳会计,通过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他的财务知识和文字水平不断提高,1955年5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3年后,陈稼秋被调入当时的兆丰公社担任党委秘书。1962年沙洲建县后,陈稼秋被调入县委办公室,从事通讯报道工作,所撰写的新闻报道常常在《新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后归口调入县委宣传部,担任基层教育组(科)组长。
  • • 怀念慈父稼秋先生
    发布人: 陈斌
    时间:2022-04-05 10:40:18

    金色的秋天,本应是庄稼收获的季节;农历的八月,本应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我最亲爱的父亲陈稼秋先生,却因脏器退化引发心肺功能衰竭及并发症,经多方医治无效,于2012年9月23日21时35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83岁。在千家万户欢度中秋、国庆佳节的时刻,父亲突然匆匆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只有无限的怀念和深深的哀思。父亲的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是积极向上的一生,是刻苦钻研的一生,是清正廉洁的一生,是坚强乐观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责任担当的一生。

    勤奋好学的父亲

    我的父亲稼秋先生,生于1930年3月19日,学名陈稼秋,乳名桂元,曾用名陈克卿,14岁丧父失学,虽说只读了四年私塾,但他天资聪颖,18岁那年只身来到无锡木行谋生,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就练就一手好算盘,得到老板的赏识,成为木行的账房先生,独立开展木材购销工作,老板意将千金许配于他,但他丢不下老家乡下我的母亲(当时尚未结婚,是大人们定的娃娃亲),谢绝了老板的好意,直至无锡解放后,木行歇业而失业,回到当时的常熟县鹿苑乡老家务农。

    积极向上的父亲

    父亲失业回到老家乡下后,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积极向上,更加刻苦学习。凭借扎实的算盘功底,22岁那年被选拔去南丰信用社做信贷员(为半工半农性质)。23岁时经组织推选前往苏州学习,正式踏上革命工作的道路,成为南丰公社通讯报道员。由于工作出色,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选拔为兆丰公社党委秘书,1955年(时年25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刻苦钻研的父亲

    1962年建立沙洲县,经过层层筛选,父亲在众多参选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沙洲县委宣传部的四大秘书之一。由于他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成为一名党的优秀理论工作者,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时常为县委领导赶写报告而通宵达旦地工作,所著文章常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党报党刊选用发表,被人称之为“铁笔”,曾任党员教育组组长(科级,享受副局级待遇),塘桥镇老干部工作站党支部副书记,是1978年中共沙洲县党代表大会代表,中共鹿苑镇84年、96年、97年党代会代表,89年、90年、94年、97年度鹿苑镇优秀共产党员。

    清正廉洁的父亲

    父亲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组织上考虑到我们四个子女都在乡下,没有正式工作,决定照顾一个子女去国营企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的好意。在兆丰乡党委工作期间先后有三个女青年追求他,但他洁身自好,一心一意深爱着妻子——我的母亲。退休后先后去两个单位帮助工作(现金会计),临走时都是清清楚楚,不留半点后遗症。退休后多次住院治疗,总是不肯告诉组织部门(宣传部),不给组织上添麻烦。临终再三交待子女:“医院的医药费及护工的护理费必须结清,家里保姆的工资也要算清。”

    坚强乐观的父亲

    父亲从事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近30年,为了深刻领会党中央的精神,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常常学习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彻夜不眠,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身体状况每况日下,1970年在准备动胃部手术全身检查时,发现肺部有一个肿瘤,随即前往上海胸科医院进行肺部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切除肺部1/3,拿掉肋骨2根,这么大的手术,他从未叫一声疼;不久又进行了胃溃疡的切除手术,连插胃管都是自己完成。临终前肺功能衰竭,呼吸相当困难,脑部严重缺氧,头痛欲裂,常常用手去抓头,我们问他是不是很难受,他总是面带笑容说:“还好,不难受,会过去的。”

    无私奉献的父亲

    父亲1981年病退后回到老家鹿苑刘村,当时正好遇上农村联产承包分田到户,他义务为生产队丈量土地,计算面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为人和善,知书达理,平时村上谁家或者邻里之间有矛盾,他都乐于做老娘舅,帮助协调,处理纠纷。哪家有婚丧喜事,都请他去帮忙记账;在市区工作期间,不时有村上的邻居去市区办事,遇到尴尬时去找他借钱,他总是想方设法给人家后,不需要他们归还(那时,我父亲的工资也只不过七、八十元,他说:我们赚工资的,总比农民亲兄弟好一点)。在村上得到乡里乡亲的广泛尊重和爱戴,可以讲是德高望重。临终病危时,还时刻惦记着党的十八大什么时候召开(当时媒体尚未公布日期),很遗憾的说,看来我是看不见了,特别交待子女,要代为向组织交上最后一笔特殊党费一万元。

     责任担当的父亲

    父亲年少丧父,刚成年就闯荡天下,凭着一股拼劲,经过刻苦努力,从一个连小学也没毕业的毛头小子,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在家庭生活方面也是敢于担当,记得我们年幼时,由于兄弟姊妹较多(四个子女),前后十八年时间,常常是生产队里的透支户,父亲总是向同事借了钱回来交清透支款,自己再省吃俭用,逐步归还借款。平时常对我们讲:“你们愧对我不要紧,要是愧对你们母亲,谈也不要谈”;对待自己的老母亲(我们的老祖母)更是孝顺有加,老祖母活了102岁高龄;同时十分关心子女、孙辈、曾孙辈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教育我们时说得很实在:“不希望你们有多大出息,但最起码不能为废品,一定要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20来个人的大家庭,其乐融融,从未有过气闹红脸现象,1997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五好家庭标兵户”。父亲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从家庭抓起,家庭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

    我的父亲稼秋先生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容笑貌犹在眼前,他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刻苦钻研,清正廉洁,坚强乐观,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子孙后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亲爱的父亲——稼秋先生,您安息吧。


  • • 他把一生交给党
    发布人: 陈斌
    时间:2022-04-05 10:39:23

    “遵照我父亲的遗嘱,我代表他老人家交上最后一笔党费,将老人积蓄的1万元‘特殊党费’献给党的十八大,请组织查收。”9月25日,陈稼秋的儿子将信封包裹的1万元现金交给塘桥镇党委组织办,帮老人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把“一生交给党”的庄严承诺。

     

      临终:

      交上最后一笔党费

      

      当收到这笔1万元的“特殊党费”时,塘桥镇组织干事苏侃斌着实感到惊讶和意外:“陈稼秋同志家境一般,在弥留之际还想着要缴纳党费,让人很感动!”

      生命可以结束,党员的责任不停歇。2012年9月23日晚上,82岁的陈稼秋在家中去世。临终前,他心中还念着党,对子女千叮咛万嘱咐:“我的命和好生活都是党给的,这一回我想多交点党费,1万元,都是我平时的积蓄。我走后,你们要代我交给组织。”

      环视陈稼秋所居住的房间,一张老式书桌上油漆斑驳,一顶书柜中放满了与党有关的书籍。陈稼秋的大儿子陈品曾告诉记者, 父亲一生节俭,书桌已经用了好几十年,一直不肯更换。书桌玻璃下,压着一些陈稼秋和家人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独照格外醒目。“当年,父亲参加当时鹿苑镇的党代会,站在党旗下拍了这张照片,他一直珍藏着。”

      陈稼秋一生勤俭节约,家境亦不宽裕,两个儿子都是普通职工,两个女儿则在农村务农。因为痛风需长年服药,陈稼秋的积蓄并不多。然而当生命走到最后一刻,他却选择将万元存款交给了党。正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无私本色,也履行了他对党的承诺。

      

      工作:

      只为付出不求回报

      

      回忆起父亲的一生,陈稼秋的四个子女便感叹不已:“父亲这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党,他也一直坚持着‘一生交给党’的信念!”

      陈稼秋生于1930年,是塘桥镇刘村村人,14岁时丧父失学。只读了4年私塾的他18岁只身前往无锡木行当学徒。陈稼秋勤奋好学,很快练就珠算本领,成为木行的账房先生。解放后,木行倒闭了,陈稼秋回到鹿苑老家。

      1951年,党组织将其安排在原鹿苑信用社担任出纳会计,通过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他的财务知识和文字水平不断提高,1955年5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3年后,陈稼秋被调入当时的兆丰公社担任党委秘书。1962年沙洲建县后,陈稼秋被调入县委办公室,从事通讯报道工作,所撰写的新闻报道常常在《新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后归口调入县委宣传部,担任基层教育组(科)组长。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陈稼秋常常学习、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彻夜不眠。1970年,陈稼秋因为胃溃疡和肺部肿瘤动过两次大手术。虽然常常受到病痛折磨,连上下班都得*弟弟骑车来回接送,可他在工作上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直到1981年,不得不病休。

      “我从小失去父亲,只有小学文化,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全*党的帮助和支持。”生前,陈稼秋曾不止一次对四个子女说,“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党的感激,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不图别的,就是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当时,陈稼秋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子女都在农村,没有固定工作,便决定照顾一个子女去国营企业工作,可陈稼秋却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的好意。

      

      暮年:

      “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1981年,陈稼秋病休回到老家刘村村。退休后的陈稼秋也从未停止为社会做贡献的脚步,始终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每月坚持参加鹿苑片区老干部例会和刘村村党群议事会,积极建言献策。利用自身威望高、有公信度、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在政策宣传、矛盾疏导中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展现出了“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

      1998年,同村的村民老徐因患病治疗花去不少费用。陈稼秋得知后,自己首先拿出了几百元,并发动村里两个生产队的村民募捐,短短一天就筹集了近万元。4年前,另一位家庭困难的村民老陆中风瘫痪,陈稼秋又带着子女一起给予老陆资助。

      为人和善、不拘小节、古道热肠、乐于助人,这些是邻居、同村居民对陈稼秋的评价。他的优秀品质不仅影响着周围的人,也对家庭邻里风气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作为家长,他言传身教,四代同堂,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作为党员,他履诺践诺,以身作则,深受周边群众和村干部尊敬。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被评为1989年、1990年、1994年和1997年度镇级“优秀共产党员”。

      

      遗憾:

      不能等到十八大召开

      

      9月22日,病危中的陈稼秋突然问正在一旁陪伴的大女儿陈品芳:“大姑娘,今天是几号?知道党的十八大什么时候召开?”看着父亲一脸期盼的样子,陈品芳心里五味杂陈:具体时间还没有公布,可父亲一直期待着党的十八大,该怎么回答?陈品芳只能婉转道:“我还不知道,等知道了再告诉您!”听了女儿的话,陈稼秋缓缓说道:“唉,看来我是见不到十八大召开了!”泪水,从他的眼角滑落。

      这一幕,一直记在陈品芳的脑海里。陈稼秋的小儿子陈品良说:“父亲是一名有57年党龄的老党员,直到临终,也不忘国家大事和交党费。我也是一名党员,父亲的精神值得我一辈子学习。”

      陈稼秋的四个子女已约定:全家人一定要收看十八大开幕式,完成父亲最后的心愿。


  • 11月8日上午,在张家港市塘桥镇刘村村老党员陈稼秋的家里,呈现出一幅感人的景象。四位子女手捧陈稼秋的遗照,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街坊邻里一同观看了党的十八大盛况,完成老人临终前的遗愿。

    陈稼秋儿子陈品曾:“我怀着十分激动地心情看完了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也完成了父亲陈稼秋最大的遗愿。现在,我只想对父亲说,今天党的十八大正式开幕了,总书记的报告太精彩了,你放心,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党的富民政策,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强大,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  陈稼秋是一位有着56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早年丧父的陈稼秋先后从事过出纳、文秘、新闻宣传、社区调解、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今年9月23日晚,陈稼秋因病去世,享年82岁。临终前,陈稼秋心里还念着党,他嘱咐子女将一万元“特殊党费”献给党的十八大。陈稼秋女儿陈品芳:“9月22号那天,他特别清楚,他说,你听见说党的十八大什么时候开?我说,我还没听见什么时候开,他说,“看来我是十八大看不见了,” 这时他的眼泪就流了出来说,“我的生命是党给的,是党培养了我养育了我这么多年,所以我党费要多交一点,我要交一万元。”我们都说:这都是你的钱,你交给党,我们二话没说的。

    陈稼秋一身勤俭节约,家境也并不宽裕。与陈稼秋共事多年的老干部施富生深有感触的说,陈稼秋在生命最后时刻肩负的那一份责任,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体现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他对党有一种感恩之心,他深知他的成长都是*了共产党,到最后他还交代子女把自己积蓄一万元当党费来交,对我们讲影响很大,触动很大,所以我们老同志都表示,要像陈稼秋同志一样,做好党的工作,把我们的余热贡献给我们的工作。”

    (张家港市老年人体协供)



微信扫一扫“码”上纪念陈稼秋

温馨提示:请为您已经逝去的亲朋好友点一柱香 献一束花,让他们在天堂永不孤单。

免费创建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