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钱筠藩
葬址: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烈士陵园
钱筠藩,张家港市港口镇小山村人,出生于1892年,1941年参加革命,1941年2月20日被敌伪杀害于恬庄,牺牲时任虞西行署恬港区区长兼联络站长。

邓文
葬址:
邓文 (1893-1933),字宪章。辽宁省梨树县(今归吉林省管辖)人。自幼家境贫寒,成年后投身军旅,"九一八"事变前任黑龙江省骑兵连长。

张国珍
葬址: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烈士陵园
张国珍(1906―1941),中兴滩上人。在江阴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家乡任小学教师。1927年冬,张国珍积极投身于沙洲后塍地区的农民运动,并在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农民暴动失败后,他隐蔽到无锡邵巷小学任教,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9月任中共无锡县委委员,后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日军侵华,张国珍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和余静嘉一起协助李善生拉起了武装。1940年6月,江抗二团东进沙洲,成功地改造收编了李善生部队,他和余静嘉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同年9月,江抗民运工作队进入沙洲地区,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10月,张国珍担任我江防管理局局长,在沿江各港口设卡收税,筹集抗日经费。1940年11月,被土匪薛应文部绑架杀害,沉尸江心。 1941年2月,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了表彰和纪念张国珍烈士,把沿江区(今中兴、德积一带)一度改名为“国珍区”。

刘照贵
葬址:商河县贾庄镇台子刘村村北200M
生前部队: 匡五县县大队 生前职位: 通讯员 牺牲战役: 禹城李家寨战斗

阮啸仙
葬址:
阮啸仙,原名熙朝,字建备,号瑞宗,别号晁曦。小时在家乡读书,民国7年(1918)秋考进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在校期间,受到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广泛阅读《新青年》等进步报刊,积极响应北京“五四”运动,与周其?等进步学生组织广州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担任执行委员,领导广州地区的学生开展抵制日货运动。 1921年,阮啸仙参加广州共产党小组。1922年秋从甲工毕业后,和冯菊坡、周其?、刘尔崧等人,在广州创办“爱群通讯社”。他深入工厂、农村、学校去采访新闻,广泛联系各界群众,为各报刊提供稿件,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3年5月,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区委成立,阮啸仙被选为区委委员、书记。1923年6月,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担任总社执行委员会书记。这时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阮啸仙与谭平山、刘尔崧代表广东的党组织,出席了这次大会。会后组织“青年慰劳队”赴东莞石龙前线慰问抗击陈炯明叛军的革命军。同年8月,阮啸仙出席在南京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阮啸仙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组织干事,又是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的书记。他坚决贯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积极领导农民运动。1926年2月,国民党中央决定,在广州设立农民运动委员会,以指导全国的农民运动,阮啸仙、林伯渠、毛泽东、萧楚女等9人被任命为委员。同年5月,阮啸仙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作了《广东省一年来之斗争》的报告。大会结束后,他与彭湃等领导全体代表进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支持农民运动,镇压地主豪绅破坏农运。1926年11月,中共中央设立农民运动委员会,毛泽东担任书记,阮啸仙、彭湃、易礼容等为委员,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开展。1927年广东“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他继续在广州坚持斗争。这时,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阮啸仙被选为中央委员。同年10月,他又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任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阮啸仙参加了这次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审查委员。1929年从苏联回国后,留在上海党中央任审计处处长。当得知妻子高恬波在江西英勇牺牲的消息后,他悲痛万分,引唐诗《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以悼念。1930年,他与杨匏安在上海党中央开办的“中央互济会政治训练班”当教员,讲授农民运动等课程。1931年调往天津,任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九?一八”事变后返回上海,在中央互济会工作,任援救部部长。1933年邓中夏被捕后,阮啸仙曾找宋庆龄设法援救。这时上海形势危急,中央决定阮啸仙转入江西中央根据地工作。早在1931年,阮啸仙已被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时,他出席了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席,领导苏区的审计工作。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阮啸仙留下任中共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军区政治委员。由于敌人向苏区人民进行疯狂的报复,中央分局和办事处决定突围。1935年3月,阮啸仙在组织突围过程中,于江西信丰、大余交界的马岭,不幸中弹牺牲。

杨鹤龄
葬址:
杨鹤龄,早年在广州算学馆毕业。1886年在广州开始与孙中山经常谈论国事。1890年前后,与孙中山、陈少白、尤列等以香港“杨耀记”(杨父经营的店铺)为联络点,经常秘密集会,交流革命思想,商议革命大计,时人称他们为“四大寇”。1894年,他为了支持孙中山所策划的武装起义,变卖祖业,并在港澳等地筹募经费。1895年在香港加入兴中会。1911年参加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潜居港澳。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曾任总统府秘书,1921年被孙中山聘为总统府顾问,1923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港澳特务调查员。1925年退隐澳门后深居简出,1934年在澳门病逝。

宋居仁
葬址:
宋居仁,原名作松,经基督教洗礼后,改名宋居仁。广州花县人。幼时家贫,靠牧羊为生。 光绪七年(1881),时值檀香山政府征募华工,宋居仁为了生活,应征到达檀香山,与檀香山政府订立三年合同,从事艰苦劳动。期满,以牧羊为生。经数年节衣缩食,颇有积蓄。 宋居仁在檀香山时,结识了孙眉(孙中山之兄)。因彼此对畜牧业同感兴趣,相互钻研,交流经验,故颇为投契。1885年宋居仁在檀香山开西餐店,时孙中山第二次到檀香山,并住在该店附近,早晚在该店用餐,彼此相互认识。孙中山曾在宋居仁家住过。 宋居仁极力赞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为之筹款支援革命。当时身任檀香山花县同乡会会长的宋居仁,首先设立筹饷局,发动侨胞捐献,资助革命。当时就有孙眉、邓荫南等华侨积极响应,慷慨解囊,捐资捐物,支援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宋居仁与孙眉、邓荫南等20余人率先加入。翌年,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宋居仁和邓荫南等华侨毅然随孙中山自檀香山返穗,参加第一次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宋居仁仍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00年10月,孙中山以会党为主力,发动惠州起义,宋居仁和邓荫南等亦积极参加。事败后,宋居仁回广州,任广东省宋氏宗祠总干事。 1902年,革命党人再次策划广州起义,宋居仁等在梁慕光带领下,冒着生命危险,从香港秘密运回军火,藏于下芳村信义神学校内。1905年宋居仁返回家乡花县,后迁居香港新界元朗,以经营畜牧业为掩护,继续进行革命活动,曾主持香港同盟会。 1911年9月,宋居仁带队攻入新安县南头县城(现宝安县)后,曾一度主持县政。后返回元朗经营畜牧业,接待革命党人和联络华侨,策动捐款,支援革命。 1917年宋居仁定居广州,并设来安客栈,经常出入元帅府。其时,孙中山、宋庆龄对宋居仁非常尊重,并请他任职,宋居仁力辞不就。他说:“革命不是为了做官,志在救国。”孙中山问他要什么,他说:“我只要福音。” 1937年在广州病逝。

尤列
葬址:
尤列,字少纨,生于广东顺德。“自幼好与洪门会党游,久有兴汉逐满之志”。十七岁时在上海参加洪门,二十二岁入广州算学馆,结识孙中山、郑士良,两年后毕业,任广东沙田局丈算总目、广东舆图局测绘生、香港华民政务司署书记。与孙中山、陈少白、杨鹤龄为友,抨击清廷,畅谈革命,人称“四大寇”。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往西贡,在南洋发起中和堂,后并入同盟会,曾任《图南日报》名誉总编。辛亥革命后欲北上,组织北伐军,嗣南北议和,其事遂罢。二次革命时东渡日本,闭户著书,后居香港设皇觉书院讲学。1936年病逝于南京。

刘玉鑫
葬址:江苏
生前部队: 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三营 生前职位: 战士 牺牲地点: 江苏省

刘申兴
葬址:商河县沙河乡刘庵村东
生前部队: 临邑县县大队 生前职位: 战士 牺牲战役: 临邑战斗

刘立同
葬址:济阳县烈士陵园
生前部队: 八路军黄河支队 生前职位: 战士 牺牲地点: 1943.9陵县战斗

刘维富
葬址:商河县孙集乡肖刘村村西北
生前部队: 渤海军区二分区部队 生前职位: 连长 牺牲战役: 山东乐陵花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