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成

天堂纪念馆号:1907 本馆由[ index]创建于 2000年01月01日

1920年11月6日,刘有成出生于中国安徽省舒城县城冲乡一个清贫的书香世家。 1938年9月-1942年,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化学。 抗战时期,内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为了减轻贫困学生负担,设有公费、奖学金、贷金等救济学生的制度。当时的刘有成只能靠政府发放的贷金勉强度日,生活十分艰苦。直到1940年他获得了穆藕初奖学金,才总算解决了生活问题,能安心学业,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中央大学,刘有成遇到了引导其入门化学的两位老师--倪则埙和高济宇。他们都是留美归国的教授,讲课十分精彩,激发了刘有成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从此,刘有成立下了学习有机化学的志向。 1944年,考取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 1945年8月,从重庆珊瑚坝机场乘机飞赴印度加尔各答,再转往孟买搭乘英国运兵船前往英格兰。 1945年9月-1948年12月,英国利兹大学,化学院,有机化学系,哲学博士。 在英国利兹大学期间,刘有成师从F. Challenger(1887~1983)学习生物化学。Challenger教授是英国著名的生物甲基化专家,他指导刘有成进行微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1948年12月-1951年10月,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Research Associate。[1] 在美国西北大学期间,刘有成师从Byron Riegel(1906~1975)。Riegel教授是美国著名的有机化学教授,曾担任过美国化学学会主席。在导师指导下,刘有成开展了两项研究工作,一是研究雌激素(Estrogen)和孕激素(Progestogen)之间的结构转化关系。1951年,刘有成发表论文,介绍了用微量放射性乙炔合成17-α-乙炔基睾丸素-20,21-14C的方法,被收入国外出版的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制备专著。另一项工作是在胆固醇B环中引入14C。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没有做出理想的结果,成为刘有成心中一个永远的遗憾。他曾说:"如果有谁做出来了,我就要向他请教,为后面积累一些经验。"这种在科研上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刘有成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1951年10月-1954年12月,芝加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在芝加哥大学期间,刘有成师从国际自由基化学的奠基人之一M.S. Kharasch(1895~1957)教授作研究。在Kharasch教授指导下,刘有成开展了格式试剂与二氯化钴(CoCl2)的反应、过氧化物分解的反应,以及气相溴化的反应和光反应等自由基化学的基础研究工作。他发表的有关自由基重排反应的论文是国际上关于该问题的首次报道。

20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1995年,《单电子转移反应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1989年,获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奖。
1987年,《单电子转移反应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1982年,《自由基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