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缅怀革命先烈 发扬先辈精神

烈士纪念日

先烈馆

刘全民
葬址:
刘全民,原名杨锡胜、杨希盛,字瑞林,河北省遵化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7月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先后任遵化县8区区长,昌黎县县长。1941年12月任迁(安)青(龙)平(泉)联合县办事处主任。翌年1月,转任迁青平联合县县长。1943年1月21日,在宽城县小前坡峪村黑小子沟突围中不幸牺牲。时年37岁。 在刘全民同志出任县长期间,同县委书记黎文(李海涛)一起领导全县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斗争,主动向北、向东出击,不断开辟新区,扩大游击根据地,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区、村政权。到1942年秋,在汤道河、都山以东等地区相继建立了8、9两个总区,使迁青平联合县的抗日力量有了很大发展,日伪当局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无时不对其虎视眈眈。终于在当年腊月十六(1943年1月21日)以300多兵力将出关来到宽城小前坡峪村开会的刘全民等21人包围在黑小子沟,经激战,刘全民等18人以身殉职。

周文彬
葬址: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
1916年,周文彬在潞河小学读书,1921年升入潞河中学。1926年,北京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潞河中学开辟了革命工作。派出潞河中学高二学生宏庆隆等赴武汉工人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发展周文彬、张学渊、康景新、张树棣、申哲(朝鲜人)等人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3月,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从此,北方大革命转入低潮。面对反革命的逆流,周文彬更加坚定信念,于1926年7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在班内组织“社会主义科学学习小组”,学习马列主义理论。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周文彬不但没有任何动摇和退缩,反而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的一边,进一步加强革命活动。他在学校里相继发展了共青团员宏庆隆(又名冯文堂)、张树棣、康景新(又名康健生)、金祥镐(朝鲜人)、张学渊(又名张珍)等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中共潞河中学支部。周文彬任支部书记,宏庆隆、康景新任支部委员。这是通县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

邓培
葬址: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
邓培(1883-1927)广东三水人。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生于贫苦工人家庭,14岁到天津天德泰机器厂学徒,17岁到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当工匠,曾参加同盟会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在工人中组织职工同仁会和十人团,领导全厂工人和交通大学学生举行游行示威。1921年春加入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领导成立唐山制造厂工会,被选为委员长。此后他积极开展工人运动,组织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了中共唐山制造厂支部,任书记。1922年1月出席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中国工人代表,受到列宁的接见。4月,任中共唐山地方委员会书记,8月,被选为唐山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同时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委员、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领导成员。1922年,先后发动唐山制造厂3000余工人大罢工、唐山启新洋灰厂7000余工人大罢工和开滦五矿3万余工人总同盟大罢工,掀起唐山工人运动的高潮。他不仅是唐山地区中共组织的创建人,而且成为北方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1923年,被选为京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二七惨案后,积极发动唐山工人声援、募捐支持京汉路工人斗争。6月赴广州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会后回唐山继续领导工人运动,并筹建全国铁路总工会。1924年2月在北京参与领导召开全国铁路工人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被选为委员长。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继续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任中共中央驻唐山特派代表兼中共唐山地委书记。2月到郑州主持召开全国铁路工人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5月赴广州出席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回唐山领导各界民众两万余人集会,声讨帝国主义罪行,举行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同年底被调到北京,专做全国铁路总工会工作。1926年2月在天津主持召开全国铁路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继续被选为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不久作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总代表兼任驻广东办事处主任,到广州工作。5月出席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再次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他领导广东铁路工人积极支援省港大罢工和北伐战争,并被选为广东省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2月到汉口参与主持召开全国铁路工人第四次代表大会,任主席团委员。 1927年4月,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被新军阀逮捕,在狱中遭到严刑拷打,坚贞不屈。6月22日,在广州从容就义。?

王平陆
葬址: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
生平简介 王平陆(1902~1938) 原名高永祥。抗日将领。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今属迁西县)人。 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下半年接任中共迁安县委书记,在他领导下,全县党组织很快发展到40多个支部、400多名党员的空前规模。迁西地区成为当时京东各县革命基础较好的地区。1934年1月,组织发动“迁安暴动”。1934年上半年,动员20多名党员参加孙永勤的队伍。5月,代表京东特委参加孙永勤的军事会议。1935年,他又秘密活动在滦县、乐亭等县,帮助恢复那里的党组织,培植抗日力量,并借助地方民团高志远的势力,策划、刺杀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属的第三保安队队长刘佐周。之后,将活动重心西移,开辟了黑洼、西庄、长山沟等新的立足点,逐步恢复了迁西地区的党组织。1936年,被任命为冀热边特委书记,代表特委为受“左”倾错误排挤的原迁遵蓟中心县委、迁安县委主要负责人李子光、韩东征恢复职务,实现了党内同志思想的高度统一,达到了新的团结。 “七七事变”后,冀东党组织成立了“华北人民武装自卫会冀东分会”,王平陆任分会常委,在党内改任特委军事部长,负责冀热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动工作。1937年12月初,特委主持召开滦县多余屯会议,具体研究确定发动游击战争问题。会后,他坚决执行特委决定,速返迁西,并立即行动起来,把姚依林称之为“8支大枪、13个先驱者”的游击队扩充到30多人,在迁西地区的黑洼村正式组建了“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任支队司令员。1937年12月参加在多余屯召开的冀东10县人民抗日代表会议后,以原游击小组为基础创建了“华北抗日联军冀东第一支队”,任支队司令员。 1938年1月7日夜,王平陆带领一支队绕过清河沿村,突袭“清河沿国境警防所”,在战斗中负伤,因失血过多捐躯殉国,年仅36岁。

魏春波
葬址: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
原名魏长河,1891年生,迁安县西庄村(今迁西县)人。1928年后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他家因此成为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

邵洪生
葬址: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
介绍 邵洪生,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卢龙县邵黑石村。16岁给地主扛活。抗战时期参加了民兵,执行勤务积极勇敢。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卢龙县反动政府及其反动武装自卫队"还乡团"等在我军民打击下,逃出县城,盘踞在滦河西岸石梯子。经常到河东抢掠烧杀。邵洪生积极参加"民兵河防游击队",日夜在滦河东岸虎头石、韩家坟等村巡逻,守卫河防,打击出扰的敌人。站岗放哨,爬冰卧雪,传递情报,护送干部,不管雨雪风天,舍生忘死,从不说苦。1947年冬,全县掀起参军高潮,邵黑石村青年也都踊跃入伍。当时,邵洪生在河防游击队执行任务,未赶上和村内青年一起报名参军。1948年1月下旬,邵洪生入伍,在冀东军区独立第四师,在该师第十团第一营第一排第二班当战士。 战斗 1948年是解放战争进入决定性的一年。东北民主联军为了发动"春季攻势"要冀东部队牵制关内和热河敌人。北平是华北敌人的心脏,承德也是敌人通过锦(锦州)、承(承德)路支援东北蒋军的另一条输血管,对东北蒋军的存亡关系极大。冀东军区组织了十四、十五两个军分区部队的直属四、五两个独立师,共八个团,从3月16日开始,到4月12日结束,展开了一次"西线破击战役"。战役开始,首先,经过密云城郊外围扫除其据点战斗,接着,捣毁北平到承德的平(北平)古(古北口)铁路,切断这条交通线之后,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北平近郊。4月2日,在通(通县)三(三河)公路上,发动夏垫攻坚战。 冀东军区把强攻夏垫的任务交给了独立第四师,邵洪生所在的第十团受命担任主攻任务。 战斗从夜间12点打响,只一个小时,就突破了西门。战斗向纵深猛烈发展,很快就突入城里,逐碉逐堡争夺。打到3日上午8时,大部碉堡被我军摧垮,残敌逃到东北角一个中心大碉堡,顽抗待援,战斗呈胶着状态。这是全城最大的碉,高达七层,连同逃到这里的残敌,有300多人,仅轻机枪就有七挺,还有一门迫击炮和五门小炮,火力很强。在这个碉堡前 面的10米外,有一座地堡,像只拦路虎,挡住去路。要拿下这个大碉堡,打掉它前面这座地堡是关键。但这座地堡周围有10米内都是平坦开阔地,地形对我十分不利,不能隐蔽接近敌人。我军想用炸药摧毁这座地堡,陆续上去两个同志,都先后牺牲。时间拖长,伤亡也越来越大。从北平方向的白庙桥头,传来援敌和我警戒部队接火交战的枪炮声。大碉堡的敌人也更加嚣张,得意忘形,狂叫:"八路快退吧,我们的援兵快到了"!"你们再不退,就被我们打夹馅了"! 僵持不下,伤亡在增加,又面临敌人增援,是打还是撤?成了师团首长考虑的焦点。师长李道之、政委王晓生、政治部主任侯全智最后决定还是打。他们亲自来到硝烟弥漫的夏垫,在火线上召集第十团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说明打下夏垫可以震动北平,牵制华北敌人不敢去增援东北的意义,我们再咬一下牙,就可获取全胜,不能功亏一篑。决定由第十团第一营第二连担任突击队,重新组织爆破组,炸掉中心大碉堡前面的地堡,扫除攻击这个大碉堡的障碍。 连长乔炳喜、指导员董文华分配任务时,因考虑第一排伤亡很大,想把爆炸地堡的任务改派第二排,刚说到这里,"我有意见!"一排二班的邵洪生说话了。指导员问他:"你有啥意见"?邵洪生说:"我们排虽然有伤亡,但还有20多人。出发前,大家的决心是承担最危险困难的任务,剩下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现在把任务交给二排,我有意见"。 一排的战士们,听邵洪生说完,也都"呼"地齐刷刷站起来,支持邵洪生的要求,连长和指导员看到邵洪生和一排战士求战心切,交换了一个意见,把爆炸的任务仍交给了一排。连指挥和爆炸出击地点,在一个南北向大院的北院,它的对面是大碉堡,相离只有百十米,出击的路上全是平坦的开阔地。要是在黑夜,还可以利用夜幕的掩护,可现在是大白天,牺牲的可能性很大,搞不好,白白伤亡,和前两次一样,还对战斗不利。派谁去,必须能有自觉牺牲的人,很难用命令派遣。因此,决定用自动报名的方法,组成两个爆炸组。这个计划一宣布,邵洪生第一个报了名,接着,周连科、王久珍等五人也报了名。组成的两个爆炸组是:邵洪生、周连科为第一组;王久珍、杨德全、郑久峰为第二组。 第一组如果爆炸失败,第二组接着上;如果爆炸成功,第二组即爆炸中心大碉堡。连长和指导员也分了工。连长乔炳喜指挥火力掩护爆炸地堡,指导员董文华指挥爆炸。师、团组成强火网,封锁大碉堡火力。 下午3点,掩护爆炸的机枪响了,一时间,"呜…呜…呜…"、"哒…哒…哒",犹似风吼雷鸣,泼向大碉堡和地堡,打得砖石碎片横飞,烟雾腾腾,大小碉堡成了哑巴。 指导员抓住时机,下达命令,邵洪生也脱掉棉衣棉鞋,披着为防炸弹淋湿的棉被,纵身一跳,越过通西院的短墙,拿着导火绳,和周连科一前一后,迎着弹雨,向敌人地堡冲去,转眼间,周连科先冲到地堡跟前,把炸药包放在靠地堡根下,往回里撤。敌人发现他们要炸地堡,垂死挣扎,打得更紧了,手榴弹也顺枪眼抛出来;大碉堡里敌人还把迫击炮弹向外扔;机、步枪如同爆豆似的,"呼"、"呼"有似刮风,手榴弹和炮弹爆炸又似惊雷,震撼着指战员的心弦。 不料,邵洪生在冲到离地堡五六米的地方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腹部,肠子流出来。但当邵洪生仍挣扎着爬到地堡上把炸药包推到地堡顶正当中,他以惊人毅力,忍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伤痛,用一只手按住腹部伤口,一只手点燃导火索。随着"轰隆隆"……霹雳般震天动地的巨响,炸药包在地堡中间爆炸。 指导员董文华,迎着他跑过来,由于失血过多,邵洪生脸色像纸一样苍白;嘴张着,喘不过气来,额头上冒着冷汗。但是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邵洪生望着董文华,喘了一会儿气,用微弱的声音,一字一顿,断断续续地说:指导…员,我完…成…任…务…了! 董文华看着邵洪生,眼睛里涌出泪花,他贴近邵洪生的脸说:"洪生同志,你完成任务了,完成得很好哇!你为人民立下了大功劳啊"!邵洪生听到这句话,好像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微微点了一下头,脸上淡出了微笑。 在送往军区医院的路上,邵洪生因失血过多,时间过长,而壮烈牺牲。 邵洪生炸毁了地堡,扫除了炸毁中心大碉堡的关键障碍,为最后结束战斗,大大缩短了时间,第二爆炸组踏着邵洪生的血迹,顺利地炸毁敌中心的大碉堡。指挥员们高喊着:学习邵洪生,为邵洪生报仇的口号,冲了上去,迅速消灭了大碉堡的敌人。时间是下午3点,离邵洪生爆炸组出击只隔一个小时。仅在这个大碉堡里,就打死打伤敌保安第十三团团长及70多人,活捉了250多人,包括敌营长赵振舟,连长李萌昌等校级军官多人。在这个大碉堡里还缴获迫击炮一门,轻机枪七挺,掷弹筒五具,电台一部,子弹和炮弹等两大车战利品。 这次夏垫攻坚战,全歼蒋军700多人;国民党"国防部"驻夏垫工作员(特务)20多人无一漏网;逃亡到夏垫的14个伪大乡及自卫队"还乡团",被一网打尽。缴获重机枪两挺,轻机枪17挺,掷弹筒七具,短枪32支,步枪360多支,子弹五万多发,粮食55万斤。 在夏垫据点被攻克的威慑下,通(通县)三(三河)公路上,韩家窑、胡庄子、蛮子营、马起发等六个据点的敌人,有的携械投诚,有的慌忙逃走。同时兵临城下的局势也给北平守敌以巨大压力,未敢出援东北,从而达到了牵制敌人的预想目的。

赵先有
葬址:
赵先有自小受我党教育熏陶,新婚不久就毅然参军,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滦东、新保安、太原、兰州等战斗中三次立功。 1950年9月,美国把侵朝战火引向中国,轰炸丹东。先有响应"抗美援 朝,保家卫国"的号召,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582团于1950年10月25日开赴朝鲜战场。1952年10月2日,在保卫开城战斗中,志愿军部队从敌人 手中夺取了"六七"高地。10月3日,先有所在的6连奉命由连长带领去坚守"六七"高地,由于先有任连副指导员,负责战勤工作,没与连长同行。中午,敌人 向"六七"高地进行反扑,战斗异常激烈,连长身负重伤。先有得知后,立即向营长请求上高地接替连长指挥战斗。临行时,营长王守忠紧紧握住他的手说:"相信 你定能带领同志们胜利完成任务。""放心吧,首长。"这简短的回答表现了先有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当天下午他来到阵地,冒着敌人的炮火观察地形,检查战斗 准备情况,鼓励战士的士气,记录了每个战士的战绩。为了减少伤亡,他将20名战士分成3个战斗小组,进入掩体隐蔽,并加修工事。 傍晚,敌人 以两个排的兵力向"六七"高地正面进攻。当敌人距离高地20米时,先有喊声"打!"一排手榴弹投向敌群,侧面机枪也朝敌群拦腰扫射,顿时敌人死伤一片,几 个残敌逃窜而去。接着,敌人再次组织进攻,又被打退。为了更多地杀伤敌人,将近拂晓时,先有指挥战士将爆破筒埋在阵地前沿,用电线做火线,当地雷用。不出 所料,天亮后,敌人又集中兵力向高地扑来。敌人进入布雷区时,先有一声令下"拉!"爆破筒炸声震天响,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碎尸一片,溃退下去。敌人接连 4次进攻,均被打退,留下成堆的尸体。 1952年10月4日入夜,敌人恼怒了,用猛烈炮火和4架飞机轮番对"六七"高地进行轰炸。这时,战斗已持续两 天一夜。先有为保住阵地,不死守挨打,组织两个战斗小组主动出击,来个反冲锋。在飞机大炮狂轰乱炸之后,一群群敌兵又攻上来了。先有一面指挥战斗,一面用 报话机给我炮兵指示射击目标。发发炮弹落入敌群,打得敌兵丢魂丧胆。当敌兵慌乱之际,先有喊声"冲啊!"遂即第一个冲向敌群,两个小组同时出击,杀得敌人 鬼哭狼嚎,溃败逃窜。这一夜,先有带领战士胜利地进行两次冲锋。战士们高兴地说:"今夜咱们消灭的敌人足有一营。"先有说:"不到,我看也就是两个连的样 子,战绩不能全记在我们账上,还有炮兵的份呢。" 由于战斗激烈且持续不停,饮水无法供应。先有强忍口干舌燥,将仅有的两壶水送到战士们嘴边,自己滴水没沾。战士们称他为战地的灵魂、战士的心。战士们都觉得有副指导员在,就有主心骨,就有必胜的信念。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六七"高地这座不大的山头,被敌人的飞机大炮给削下1米多厚。先有头部两处负伤,"六七"高地仍巍然不动。L0月5日清晨, 先有臂部又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又接连打退敌人数次进攻。这天上午11时,敌人集结了一个营的兵力,在8架飞机、12辆坦克的配合下,发动更为猛烈的进 攻。顿时,高地成了一片火海,报话机被打坏,与上级失掉联系,战士们身被烧伤、耳被震聋,伤亡很大。在先有的指挥鼓动下,英勇的战士以"人在阵地在"的大 无畏精神,把冲到阵前的一批批敌人刺死。最后,阵地仅剩两名同志。通信员刘顺成身负重伤,将双目失明的先有挟进防空洞。又是一阵炮火过后,一批敌人乱喊乱 叫、胆战心惊地爬上高地,突然一颗颗手榴弹从防空洞里飞出,敌人又倒下一片。增援部队冲了上来,打退冲到阵前的敌人,守住了"六七"高地。当增援部队在防 空洞找到先有时,他身负五处重伤,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这次战斗中,南朝鲜李承晚陆战王牌军11师,为争夺这一高地,出动了大批坦克、58架次飞机,投掷了130多枚汽油弹、500多枚炸弹。先有和他率领的六连战士英勇善战,坚守了57个小时,打退敌人17次进攻,主动反击两次,守住了阵地,歼灭敌官兵562名。

王册
葬址: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
1940年秋天,王册由北平慕贞女子中学高中毕业,考入燕京大学教育系。她本准备在燕京大学教育系完成自己的学业,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没想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燕京大学在1941年12月即被日军查 封。这使得她这个一直不肯到日本人染指的学校就读的秀美女子,不得不转到北平大学(现北京大学)文学院史学系继续求学。进入北平大学以后,生性善良、文静的王册不再一心读书,在北大地下党组织的影响和教育下,勇敢地参加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当上了抗日组织的秘密交通员。1942年4月,她由新闻系化名"戈原"的同学王秀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在父亲被捕入狱,家里仅剩母亲一人的情况下,她毅然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化名"王册",和一些同学一起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工作。1943年3月8日,已经进入北岳区委党校学习的王册,作为平津敌占区的妇女代表参加了晋察冀边区举行的纪念国际妇女劳动节大会,她在大会上发表的演讲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3年8月,王册结束在北岳区委党校的学习,被分配到阜平县一区任专做妇女宣传工作的区委副宣传委员。不幸的是,她到一区工作刚刚两个月,就在1943年10月23日英勇牺牲在敌人的疯狂"扫荡"之中。 "扫荡"开始时,王册疟疾初愈,身体相当虚弱,但她依然坚持同区委的干部们一起组织群众与敌人展开顽强的反"扫荡"斗争。10月23日那一天,她和区委的主要干部被围困在南雕窝村。在突围时,她为了掩护搀扶她的区委书记脱离险境,在敌人迫近时,一把推开区委书记,自己顺势滑下山坡,把敌人引到自己身边。区委主要干部脱险了,她却落入敌人的魔掌。她身着毛衣,敌人一下发现她是从大城市来的女学生,就百般威逼引诱,企图让她说出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部队的活动地点,而她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最终被残暴的日寇用刺刀活活扎死。 王册牺牲时,刚刚年满21岁,但她的英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阜平人民心中。粉碎敌人"扫荡"之后,当地党和政府为王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在王册就义之地修建了书有"民族英雄"四个大字的纪念碑,并在两旁镌有"高山巍峨遗壮志,沙河奔腾誓雪仇"两行大字。 1958年春天,王册烈士的灵枢被移葬到家乡一带修建的冀东烈士陵园墓地。

杨大章
葬址:唐山冀东烈士陵园。
1909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教员家庭。1923年考入南开中学,在校学习期间接受进步思想影响。毕业后入天津北宁铁路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天津、唐山等北宁铁路沿线车站秘密组织工人抗日团体。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大章任中共北宁铁路党委书记兼组织委员。在铁路职工中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发展抗日团体铁路救国会(简称“铁救”),主编抗日小报《铁救》。团结和组织进步工人,利用铁路工作的有利条件,为根据地采购运送物资,护送根据地干部安全过铁路,搜集敌人军队和军用物资调运、铁路沿线军事部署等情报,及时提供给党组织和抗日根据地。 1943年他任冀热边行署第一地区专署专员。1944年5月,率蓟遵兴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机关干部、各区主要负责人及专署警卫连到团子山开会,在窜岭庙遭敌人重兵包围。他果断地命令警卫连长向敌人主动出击,掩护一部分干部冲出重围,安全转移。当突破口被敌人火力封锁后,他带领干部、战士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后与50多名同志一起壮烈牺牲,年仅35岁。

周志开
葬址:
周志开(1919―1943),出生于河北省滦县,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七期毕业,曾任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

李光宇
葬址:
李光宇(1907~1943),又名李广宇,男,河北省滦县马庄子乡南高各庄人。

陈荻
葬址:
陈荻,原名陈世雄,字临武,化名陈白秋、陈荻。1909年生于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镇。他从丰润县车轴山中学毕业后,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