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瑾

思亲天堂馆号:243843 本馆由[ siqin][创建于2019年03月12日]

马瑾
  • 马瑾

  • 1934年11月27日 — 2018年8月12日
  • 别名:
    性别:
  • 生肖:
    政治面貌:--请选择--
  • 籍贯: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
  • 生活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如皋
  • 墓地地址:
  • 天堂编号:243843
  • 网址:./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3&id=243843
您是位前来悼念的人
今天是公历:2024年05月05日
马瑾已经离开我们: 天,距离马瑾 周年忌日还剩
1967年以来从实验和理论方面对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在断层几何与失稳类型及前兆特征方面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工作,在断层力学性状和失稳条件与变形机制方面的实验研究等,其中许多工作在我国实验地震学和构造地质学的发展中具有开创性。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在地震预报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建立了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物理力学性质、变形过程及其物理响应且在我国相关学科发挥着带头作用的中国地震局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贡献
马瑾的研究领域为构造物理学,她从野外调查、实验模拟及理论分析等多方面研究构造变形的物理机制及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关于褶皱形成机制及应力场的研究在中国实验构造地质学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围绕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包括在断层几何与失稳类型及前兆特征方面一系列有特色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高温高压下断层力学性状和失稳条件与变形机制方面的实验研究等,其中许多工作在中国实验地震学和构造地质学的发展中具有开创性;基于实验结果和野外调查,在区域构造的控震作用、水库地震机制、地震前兆类型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和新观点,并在地震预报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着逾130篇(部),获部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达10项。她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其论着被国内外学者广为引用。
作为主要负责人,马瑾院士领导建立了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物理力学性质、变形过程及其物理响应的构造物理实验室,该实验室不仅在实验构造物理学和高温高压岩石力学研究中取得了大量成果,并为推动中国相关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马瑾院士先后多次组织中国性和国际构造物理学术讨论会,扶持和培养了一批年轻人才和高质量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中国构造物理学和高温高压岩石力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她在科学研究上的显着成绩和学术上的突出贡献,1988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7月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标兵"称号;1996年被国家地震局和人事部授予"中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34年11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如皋。
1952-1956年在北京地质学院普查勘探系学习。
1958-1962年在前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主修构造物理学,获副博士学位。
1956-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1962-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78年在国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1978年晋升副研究员,1981年晋升研究员,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8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此间曾多次赴美、日、苏、加等国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并于1983年在美国地质调查所作访问学者。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 • 马瑾的具体死因
    发布人: siqin
    时间:2019-07-21 11:48:57
  • • 马瑾的个人资料
    发布人: siqin
    时间:2019-07-21 11:48:57
    马瑾,构造物理与构造地质学家。江苏如皋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2年获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60年代对褶皱形成机制及应力场的研究在中国实验构造地质学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1967年以来从实验和理论方面对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领导建立了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物理力学性质、变形过程及其物理响应且在中国相关学科发挥着带头作用的中国地震局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
微信扫一扫“码”上纪念马瑾

温馨提示:请为您已经逝去的亲朋好友点一柱香 献一束花,让他们在天堂永不孤单。

免费创建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