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杨匏安
葬址:
杨匏安,原名锦涛,笔名匏庵。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茶商家庭,早年丧父,靠母亲维持生活。小学毕业后,他随亲戚到广州,考入两广高等学堂附设中学(即今广雅中学)就读。后因家境日艰,辍学回乡,在本乡担任小学教员,曾因反对学校腐败,被诬陷入狱。出狱后于1911年随叔父杨章甫赴日本留学。他自学日语并探求西方各种学说、思潮,从中接受了新思想。 民国5年(1916)回国,后在广州时敏中学任国文教师,并兼《广东中华新报》记者。1919年7月至12月,他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先后发表了《唯物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40多篇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后,他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开始系统介绍西方美学。 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学生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广东热烈响应。广东以谭平山、杨匏安、阮啸仙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广东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1921年初夏,杨匏安加入了广州共产主义小组。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共产党广东支部正式成立,杨匏安为该支部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 1922年2月26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青年周刊》在广州创刊。以杨匏安署名的《宣言》中提出:“社会革命四个大字,就是我们先行的旗帜。”“我们最膺服马克思主义!”“他们革命的无产阶级学说,就是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我们尤其注重的,是农民运动。”1922年一度代理粤区团委书记,并从事工人运动。 192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广州地方委员会,在中共粤区委领导下,负责广州地区党的工作。11月上旬,为贯彻中共的“三大”决议精神,协助国民党进行改组,中共广州地区党、团员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党、团员共同组织“国民运动委员会”以推动国民党改组工作的进行。11日,国民党召开广州市党员大会,大会决定分12个区,重新登记党员,组织区分部。当时,杨匏安等近20名共产党员和团员分别被选为国民党第一、三、四、十等4个区党部或区分部的执行委员。 1924年1月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闭幕,这次大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孙中山主持的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上,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农民、工人、青年等部的秘书,分别由共产党员担任。杨匏安担任组织秘书,还代理过中央组织部部长。 1924年10月10日,中共广东区委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警告商团示威大会。会后示威游行,经太平路时,遭到埋伏该处的商团开枪射击。为揭露商团叛乱事件,同月15日,中共广州地方委员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员会联合发表《告广州市人民书》。在中共广东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孙中山下令北伐军星夜回师广州平叛,成立革命委员会,杨匏安参加了军事指挥部的工作。 1925年10月20日,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杨匏安负责起草党务报告决议案,被大会选为广东省党部常务委员,并兼任组织部长。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7年4月27日至5月10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杨匏安是广东代表团成员之一,被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汪精卫叛变后,杨与宋庆龄等22人联名发表痛斥蒋汪的《中央委员会宣言》。参加中共“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后,结束了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这种情况下,杨匏安被党派往南洋开展革命工作。1929年他又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并参加编辑中共党的刊物。1931年春,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同年夏在上海龙华监狱就义,时年35岁。

许卓
葬址:
许卓,又名许崇乾、许倬。自幼丧父,初中毕业后,由族叔许崇智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毕业后回国,献身革命事业。民国13年(1924)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结识了周恩来。他用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敬仰巴黎公社的革命先驱,把《共产党宣言》称为普救平民的“圣经”,还作过“中国革命必走苏俄之路”的演说,疾呼中国要来个十月革命,他愿做轰击冬宫的一颗炮弹。 1926年秋,许卓回国,经周恩来介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2月11日凌晨,许卓带领一支80人的工人赤卫队负责夺取观音山的军械库。他们先打进军械库附近的一座兵营,缴获了一批枪弹。在冲向军械库时,遇到密集火力的拦击,又受到大批增援敌人的侧击,撤出时只剩下10余人。许卓与这10多名战友乘商船去香港,在船上他与同伴们共勉:“风雨同舟闹革命,壮志未酬不回头。”许母得知许卓流落香港,派人捎信带钱给他,要他回家,他修书两行:“母亲大人:孩儿已决心献身报国,家业诸事拜托义姐料理。” 1929年6月,许卓潜回广州,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到广西俞作柏、李明瑞的桂军中任教导队政治教官。10月,俞、李反蒋失败,许卓跟邓小平、张云逸率部抵达百色,参加了百色起义,任工农红军第七军教导队队长。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不到一周,百色城内的反动势力勾结韦武股匪,纠集2000余人,趁红七军外出作战,袭击百色城。许卓率教导大队官兵300余人,抢占接龙桥,据险扼守,以猛烈的炮火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保卫了新生的红色政权。 1930年10月,红七军在河池整编,许卓当选为红七军前委委员。由于中共中央派来的代表强行推行“左”倾路线,强令红七军北上攻打柳州、桂林,使部队连遭挫折,只好绕道湘桂山区直入全州。由于湘军逼近,红七军进驻道州。这一时期,红七军前委开会,决定停止执行攻打大城市的危险计划,向江西中央红军靠拢。会后,许卓调任五十五团政委。 1931年2月,红七军在广东抢渡乐昌河,遭到广东军阀部队的截击。许率先头部队过河,控制对岸高地,掩护邓小平、李明瑞等安全过河,胜利突围,张运逸带领的五十八团被迫后撤。邓小平、李明瑞率领红七军大部到达江西崇义县时,前委决定邓小平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许卓代理红七军政治委员。这时,从右江出发时的万人队伍,只剩下千余人,缺少粮弹,许又身患疾病,但他维系全军,保持着坚强乐观的革命意志。4月,到达永新县,与张云逸率领的部队重新汇合。7月,在兴国县桥头镇与红一方面军主力会师,从此红七军成为中央红军的组成部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表彰这支不畏艰险、长途征战的部队,特授予“转战千里”的锦旗。 1931年10月,因肃反扩大化,许被免职审查。他忍辱负重,坚信真理,撰写了《为中华苏维埃而战斗》的文章。1932年3月解除审查。6月,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参谋长。1933年调任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后任作战局局长,协助周恩来副主席和刘伯承参谋长胜利地组织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3月,许奉令带领检查组到福建武平第三军分区检查第五次反“围剿”的准备工作。4日到前沿阵地帽村区视察时,遭到国民党钟少奎旅和地主武装的伏击,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钟海深
葬址:
钟海深(曾用名:钟谢光),1924年参加革命,花县农民自卫军,1925年在牛岭头与反动民团作战中牺牲。

徐茂南
葬址:
徐茂南,1925年参加革命,花县农民自卫军,1927年4月在广州红花岗牺牲。

吴兴
葬址:
吴兴,1922年在本村参加农民协会,花县村农会文书,1927年在本村被土匪杀害。

王湛思
葬址:
王湛思,1921年参加革命,花县农民自卫军,1927年在本村与反动民团作战中牺牲。

王湛科
葬址:
王湛科,1923年参加革命,花县农民自卫军,1927年5月在本村和反动民团战斗牺牲。

王?明
葬址:
王?明,1921年参加革命,花县农民自卫军,1927年5月在本村梅山被反动民团杀害。

王廷灌
葬址:
王廷灌,1921年6月参加革命,花县自卫军副组长,1927年5月在本村与反动民团作战中牺牲。

王树渠
葬址:
王树渠,1923年参加革命,花县农民自卫军,1927年在梅山与反动民团作战牺牲。

王树衡
葬址:
王树衡,1921年参加革命,花县农民自卫军,1927年在推广圩被反动民团杀害。

王树根
葬址:
王树根,1922年参加农民自卫军,花县农民自卫军,1926年在杨村桥头庄与反动民团作战牺牲。